首页 > 内地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五年規劃背後的中國制度優勢
2020年10月29日 09:34 来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

  從1953年開始,我國已編制實施了13個五年規劃(計劃),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一部中國五年規劃的历史,可謂一部新中國的成長和發展史,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保持政治穩定的顯著優勢

  “一五”計劃的實施,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三五”至“五五”計劃的實施,為建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做出了巨大貢獻;“七五”計劃後,我國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九五”期末,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十一五”時期,我國實現了從下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到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的跨躍;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為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紮實基礎……

  曾有西方政要對我國的五年規劃羨慕不已,認為其既有延續性也有前瞻性,放在自己的國家簡直難以想象。其實,這背後的秘訣就在於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條例》明確規定,黨中央要討論決定關系黨和國家全局重大問題。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

  以“十四五”規劃的編制為例,202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聽取《建議》稿在黨內外一定範圍和網上徵求意見的情況報告,決定根據會議討論的意見進行修改後將文件稿提請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10月,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建議》。《建議》在五中全會上討論通過後,國務院據此組織起草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綱要》在明年全國“兩會”經由全國人大會議表決通過,成為未來五年我國發展最權威的綱領性文件。

  “黨提建議、政府編制規劃、人大審議通過規劃、全國人民執行人大審議通過的規劃,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治理當中創造的一個非常好的經驗。”原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表示。

  黨的領導,也體現在規劃實施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十三五”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力有序化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問題,沉著冷靜應對外部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堅決果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十三五”規劃實施順利,主要指標總體將如期實現,重大戰略任務和165項重大工程項目全面落地見效,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即將勝利完成。

  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這一核心領導力量,中國人民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代接著一代幹,全國連成一條心、擰成一股繩,創造出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

  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的顯著優勢

  2020年8月16日,“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上意見徵求。據統計,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累計收到網民建言超過101.8萬條。

  “七五”計劃開始大範圍徵求意見,“十五”計劃首次通過群眾徵文方式徵集意見建議,“十二五”規劃編制期間國家發改委、工商聯、婦聯等開展建言獻策活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首次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徵求意見和建議。五年規劃(計劃)的編制工作,越來越成為發展人民民主,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這一制度優勢的集中體現。

  “十四五”規劃編制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赴吉林、湖南、廣東等地調研,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黨外人士座談會、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科學家座談會、基層群眾代表座談會等,就謀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

  在五年規劃的決策機制方面,我國形成了包括前期調研、形成基本思路、起草中央《建議》、通過中央《建議》、起草《綱要》草案、公眾建言獻策、銜接論證、廣泛徵求內外部意見、審批與發布《綱要》等多個階段和步驟的編制過程。在此過程中,參與咨詢和建議的主體包括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各人民團體以及專家學者,公開徵集群眾的意見建議,使得五年規劃決策咨詢的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可以說,五年規劃的編制就是一個集思廣益、形成共識、科學設計、民主決策、依法通過的決策過程,生動體現了寓科學於民主的中國式決策糢式。

  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在70多年的時間里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历史性飛躍。這背後,離不開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一個個五年規劃的制定實施,就是中國人民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生動體現。

  例如,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面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局面,為了盡快建立獨立工業體系,改變貧窮落後面貌,我們黨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以五年計劃為抓手,將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起來推動社會主義工業化,在很短時間里形成了獨立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1953至1978年間,工業年增長率達到了11.4%,工業比重每年平均提高1個百分點。

  例如,我國現行標準下農邨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目標要求。5年來,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25.5萬個駐邨工作隊,290多萬名第一書記、駐邨幹部,組成不拔窮根絕不撤退的突擊隊,全國上下共同書寫了人類減貧史上感天動地的輝煌篇章,使農邨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減少到2019年底的551萬,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口以上,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目前,全國上下正在一鼓作氣、加大對剩餘貧困人口的攻堅力度,全面實現農邨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解決的目標指日可待、勝利在望。

  越來越多的人註意到,五年規劃是中國實現階段性、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秘訣,它承載了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夢想,可以集全國之智、舉全國之力來辦成全國之事。

  特別是在重大挑戰面前,中國不搞“拳擊賽”“對抗賽”,而是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堅持以人民根本利益為導向,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協同作戰,萬眾一心齊奮進、越是艱難越向前,顯示出強大的攻堅克難能力。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一個又一個五年規劃(計劃),我國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西方糢式的現代化建設道路。

  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顯著優勢

  從“十一五”開始,我國的“五年計劃”變為了“五年規劃”。

  “計劃”變成“規劃”,一字之差,含義深刻。“規劃”更加註重宏觀性、戰略性、指導性和長遠性,更加註重發揮市場作用,反映了政府經濟職能的深刻轉變。

  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後,历次“五年規劃”都強調深化改革開放,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今年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也擘畫了要素市場化改革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藍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斷鞏固增強。

  與此同時,五年規劃的戰略性、指導性和宏觀性導向功能更加明確。比如“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隨著發展理念的演進,五年規劃也從經濟發展規劃演變為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進而演變為有關國家整體發展的全面綜合發展規劃。比如,在“十三五”規劃中,教育科技、資源環境、人民生活等非經濟類指標中就占了很大比例。

  實踐證明,五年規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的重要制度創新,既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彌補市場的短視性、盲目性和分散性,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嚮和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挑戰,黨中央審時度勢,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推進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活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中國將是今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堅持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

  “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建言獻策,推動‘十四五’規劃編制順應人民意願、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十四五”規劃編制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托。

  縱觀十三個五年規劃(計劃),一條清晰主線始終貫穿——人民至上。無論是哪一階段的任務,說到底,都是以人民為中心,為了提升人民福祉。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的人均GDP只有119元,1952年人均儲蓄只有1.5元。中國通過五年計劃,引導有限的社會資源向弱勢群體流動,通過糧食統購統銷、農邨合作醫療、普及初級教育等方式,在收入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很大程度解決了幾億人民的基本民生問題。

  通過“六五”“七五”時期的奮鬥,到1990年,我們黨實現了基本解決人民群眾溫飽問題的目標;在此基礎上,通過“八五”“九五”時期的奮鬥,到2000年,我們黨實現了讓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的奮鬥目標;在此基礎上,通過“十五”到“十三五”時期的奮鬥,到2020年底,我們即將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並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辦好各項民生事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要更加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註的民生問題,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幹,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習近平總書記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十幾億人民心頭上中國夢,寫進一份份五年規劃上,最後寫進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里。未來五年的藍圖屬於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大夢想,也屬於每個中國人過上更美好生活的小夢想。




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