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
澳門為什麼不到萬不得已不採取“全域靜態管理”
2022年07月07日 16:22 来源:澳門國青會 悅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前不久,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會見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活動的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時指出,中央充分肯定你和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工作,希望你們堅持穩中求進,毫不鬆懈防控疫情,持續有效紓解民困,努力促進經濟復蘇,堅定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國之大者,安全為要。領導人的話裡,“堅持穩中求進”開宗明義,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意味深長,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這些話,在需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當下中國發展關鍵時期,字字千鈞。

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好比“全域靜態管理”與精準防控,從來不是“短痛”與“長痛”的邏輯,也並非非此即彼那樣簡單

澳門本輪疫情已持續半個多月。隨著時間的推移,陽性個案數字每天往上蹦,目前已逾千例,部分民眾出現“抗疫疲勞”,漸漸失去耐心,焦躁心漸起,認為特區政府早應在本輪疫情初期即啟動、現時更需果斷實行“全域靜態管理”的聲音不絕於耳。

在國內個別特大城市、大城市面對奧密克戎病毒束手無策,不得已只能實施“全域靜態管理”後,“全域靜態管理”到底是不是實現“動態清零”的制勝法寶?除了動輒進行的“全域靜態管理”,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面對疫情帶來的衝擊?不僅是澳門,這些問題近期在互聯網上引起了全國範圍內的廣泛討論。

今年5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一次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指出,“動態清零”並不意味著是全域靜態管理。恰恰相反的是,“動態清零”追求的目標之一就是盡可能避免全域靜態管理。既要防止不作為、慢作為,也要防止亂作為、層層加碼。

這釋放了一個強烈信號:對於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國家不再是只宣傳方針,已經開始關注各地執行層面出現的具體問題了。

對於“全域靜態管理”,深圳被一部分人當做一個正面案例來列舉,認為效果顯著。那麼來看另一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全國GDP增速4.8%,而深圳只有2%。深圳為“全域靜態管理”付出的代價究竟有多大,只有深圳人自己有發言權。

對此,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曾刊文結合自身處在北京的實際狀態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胡錫進在文中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在做完核酸後,彈窗解除,重新獲得進入公共場合的自由。他對北京市朝陽區精准防控的努力和效率給予充分肯定,並指出堅持“動態清零”,必須確保這一政策對經濟的衝擊是可控的,而不是出一兩例陽性就搞大規模的休克療法,讓經濟生活陷入大規模停滯和混亂。還直接一刀見血地指出:那根本不是動態清零,而且與公共衛生事業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馳。、

和梁萬年的觀點異曲同工,這也許代表了國家在“動態清零”方針上的原則和底線。

對於老百姓對“動態清零”這一政策慢慢地產生了很多疑惑的原因,胡錫進也給出了解釋:一是奧密克戎傳染性太強,不好防,二是有些地方把“全域靜態管理”當成了法寶使用,仿佛不顧經濟停擺、搞極限防控才是“政治正確”,這種做法嚴重違背中央用最小代價爭取最大效果的防控基本方針,打擊了公眾的信心。“全域靜態管理”防控效果最好,最保險,但它對經濟民生的衝擊太大了,這樣的封城搞多了,搞隨意了,大家的信心就沒了。

胡錫進的言論代表了一種觀點,這種觀點是基於北京疫情防控的經驗做法之上。

2022年3月以來,R0達9.5的奧密克戎變異株蔓延中國多地,各城市啟動嚴格的管控措施。據不完全統計,3月以來全國超60個城市或地區曾發佈靜態管理通告。其中,上海“封城”時間最久,長達63天;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市次之,“封城”時間分別為49天、39天,已於4月28日同時解封。百度指數顯示,今年3月、4月和5中旬,“封閉式管理”“靜態管理”和“靜默”的搜索量依次出現三個小高峰。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2022年3月至今,我國哪些地方“靜默”了:

 目前,針對奧密克戎防控,多地措施大同小異,劃設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靜態管理和全員核酸篩查是常規手段,堅決執行“動態清零”政策,並根據社會面新增感染者情況動態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一線、超一線城市的靜態管理往往隨疫情發展逐步加碼,而縣鄉鎮的靜態管理更趨向于“一步到位”

例如,4月28日起,北京大部分區域的影院暫不開放;5月1日,市內開始禁止堂食;5月5日,多區域推行居家辦公;5月12日,暫停了朝陽、房山、順義等區域的計程車跨區域運營。在嚴格管控一個月後,北京社會面新增逐日下降,管控措施也逐步放鬆。

目前澳門的防控措施與北京做法相似。

而在此前的3月15日,山東臨沂蒙陰縣在發現本土確診病例2例後,發佈了全縣實施靜態管理的通告——“全縣居民禁止一切非必要流動,各居民社區(村居)實行封閉管理,禁止本社區(村居)外人員、車輛出入。確需就醫或購買必須的生活物品的,由社區工作人員管理服務”。

對於一座國際化程度較高的現代城市來說,“全域靜態管理”對當地民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今年上海疫情初期引發的個別民生亂象大家有目共睹,在此不贅述。以遼寧丹東為例,毫不客氣地說,封城兩月,民生遭重創。自4月24日以來,丹東市區即開始嚴格實行“全域靜態管理”,封城時間長達兩個月,目前已解封,因疫情源頭未明,目前仍有散發病例。

丹東市是遼寧省重要的邊境口岸、港口城市,地處遼寧東南部,東與朝鮮的新義州市隔江相望。這一邊境小城,和此前廣西東興、雲南瑞麗一樣,在疫情衝擊下長時間停擺,買菜貴、就醫難、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等問題隨之浮現。丹東停工停產兩月,對普通居民家庭收入造成巨大影響,不少市民因停工而停薪甚至失業,但仍背負著車貸、房貸,經濟壓力較大。城市靜態管理期間,市民主要通過購買蔬菜包解決吃飯問題,市面物價均有上升“就醫難”成為市民封控期間關注的焦點問題,而抵禦風險能力較差的中小企業經營更是雪上加霜,舉步維艱

任何一個決策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全域靜態管理”更是如此。靜態管理並非想當然的三天五天,也不是十天八天就過去了,期間包括疫情在內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使之成為了經濟發展與社會民生最大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以及巨大風險的直接原因。有了前車之鑒,反觀澳門,是否真的為迎接這一切不確定、不穩定、不可控的風險做好了準備?

經濟發展的一個基本前提是物資和人員的自由流動,疫情之下即使不得不加以限制,也要盡可能地不傷及經濟的根本,否則代價太大且不可持續。一旦疫情減緩,就要及時調整防控思路。不然的話,就算像澳門這樣下決心給民眾發錢,“靜默”狀態下人們也將無處可花。如果靜態管理過於隨意,且將限制流動作為疫情防控的“標配”,不僅容易陷入路徑依賴,對當地經濟的衝擊,恐怕不會局限於短期影響

與此同時,作為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關鍵措施,核酸檢測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澳門本輪疫情防控中亦證明效果明顯。縱觀全國可以看到,在“社會面清零”後,多地部署了常態化全員核酸檢測。而各地常態化核酸檢測的時間間隔,有48小時、72小時、7天等等,有的地方還男女分開檢測。

 在社會面大規模核酸檢測的背景下,限定時限的核酸陰性證明成為市民出門的“通行證”。進入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都需出示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如果有人未準時完成核酸採樣,其健康碼將可能彈窗提醒或賦碼,檢測核酸結果為陰性後解除。

這對澳門是個有益的藉鑒。或將是本輪疫情達到社會面清零後,當局將採取的疫情防控常態化措施之一

關於當前“動態清零”方針,把這一政策執行得堅決,不僅要對準“清零”的目標,還應把握好科學防疫的過程,讓市民真正感受到抗疫為民的溫度,增加公眾對國家防疫路線的擁護和支持,而不是用無科學依據的生硬“一刀切”製造群眾的不滿和困惑,這對把“動態清零”在各地順利推進下去至關重要。

讓核酸更便捷,發現病例更快,第一時間精准封控,未必“動態清零”就走不出一條低成本的可行之路。不能因為前幾個月的上海疫情擴散了,就讓大家的教訓都成了“一刀切最保險”

對於身處“一國兩制”管治下的澳門,“澳人治澳”、高度自治,鄰埠的香港、臺灣尚且沒有實行在國內外均備受爭議的“全域靜態管理”先例,澳門更要三思而後行。“一國兩制”這項好制度,在當下澳門疫情防控工作中需要有更深刻的認識、理解、尊重與支持。不是說澳門不能實行“全域靜態管理”,而是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在衝動和著急的時候做決定,一般這種情緒之下做的決定都會後悔。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特區政府正在根據疫情變化做出專業評估,正如領導人所言,需要“穩中求進”。

對於全澳市民,無論在“決賽圈”內外,有盼頭、有放下、有自律、有念想,放平心態,接受現實,順勢而為,無論是全民核酸檢測、抗原自測,還是居家辦公、上網課等,把不確定轉化成確定性,心裡有底就可以大大減輕焦慮情緒。自覺居家配合抗疫的日子裡,學會享受慢生活,享受一家人整整齊齊的日子,都一定會有收穫。

對於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員警、新聞工作者,以及義工、城市管理者等,他們現在已經連軸轉了半個多月,有的工作環境還很艱苦,對生理和心理都是巨大挑戰。無論用什麼詞匯來讚譽他們,都不為過。但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尤其在高強度、長時間工作壓力下,也確實需要做些科學調適。普通市民朋友也不要吝惜給他們以掌聲和感謝,這絕對是巨大的精神支持力量。

澳門本輪疫情為歷次最嚴峻,當下正處在與病毒殊死較量的膠著時刻。但越是處在變化之中,就越是要處驚不變,沉住氣,更不要人云亦云甚至起哄;還是那句話,相信國家,相信特區政府,也相信我們自己,請再給澳門一些時間和耐心

▍部分圖文整理自財新、特區政府新聞局、新華社


社交平台